先列个单子,慢填(排名不分先后)
1. 我希望有新的内核特性,榨干硬件性能
厂商为了稳定性通常用老内核,但新内核有不少好东西:
- BBRv2 拥塞控制,联通4G网速提升明显
- f2fs 文件系统优化,配合 UFS 3.1 随机读写有感提升
- zstd 压缩的 ZRAM,压缩比比 lz4 高 20%+
- 自定义 CPU 调度器(试过 EAS),日常使用功耗降低 15% 左右
实际编译过 xaga 和 RMX3888 的内核,开了一堆厂商关掉的 feature,配合 KernelSU 比 Magisk 稳定。
工具:Franco Kernel Manager / UKMM
2. 干掉云控,防止厂商施法负优化
厂商最恶心的几个操作:
- OTA 后偷偷改配置(120Hz 变回 60Hz)
- 游戏识别后CPU降频(明明温度还低)
- 强推广告和全家桶app
- 收集隐私数据上传
我的做法:
|
|
实用模块:CorePatch(绕签名校验)、Shamiko(隐藏root)
3. 不想被特定生态绑定,迫不得已需要对某些app伪装机型
某些银行app限制机型(尤其国际版ROM),某些游戏锁区域,还有薅羊毛限定机型的
技术上就是 hook android.os.Build 类:
|
|
或者用现成的模块:Device Faker / Hide My Applist
4. 自动化记账(OCR、无障碍这种稳定性太差了,lsposed hook才是王道)
试过几种方案:
- 通知栏提取:漏记、重复记严重
- OCR识别:复杂场景识别率感人
- 无障碍服务:被系统kill是家常便饭
最后还是 LSPosed hook 靠谱,直接 hook 支付结果回调:
|
|
准确率100%,跑在app进程里不会被杀,还能区分支付/退款/红包
参考项目:AutoAccounting(开源)
5. 去广告
分几个层次:
系统层面:
- AdAway:hosts方式
- 精简内置广告apk(System/app下一堆)
应用层面:
- LSPosed + 各种去广告模块
- ReVanced(YouTube无广告)
- Bilibili HD(首页清爽不少)
网络层面:
|
|
激进点的可以反编译SystemUI去掉负一屏广告,重新打包刷入
6. CPU/GPU降压,调教续航
原理:同频率降低电压 = 降低功耗和发热
每颗 SoC 体质不同,我的 8 Gen2 测试结果:
原厂:大核 3.2GHz @ 1.05V, GPU 680MHz @ 0.90V
降压:大核 3.2GHz @ 0.98V (-70mV), GPU 680MHz @ 0.85V (-50mV)
效果:续航提升约 18%,温度降 2-3℃
操作方式:
- 改内核 device tree 电压表(需要重新编译)
- Franco Kernel Manager 实时调整(方便)
监控工具:CPU Float(实时频率温度)
7. 解温控、魔改充电协议
温控
厂商温控太保守,45℃就开始降频,实际芯片耐受温度在85℃以上
修改 /sys/class/thermal/ 配置,提高降频阈值到 55℃左右
|
|
充电
限制充电功率保护电池(长期插电的设备):
|
|
实用模块:ACC (Advanced Charging Controller),支持定时充电、智能充电等
8. Termux 完全体
无 root 的 Termux 限制太多:
- 不能访问 /data, /system
- 不能绑定 80/443 端口
- 不能用 tcpdump/iptables
- 某些系统调用受限
root 后解锁:
|
|
配合 Tasker 可以做很多自动化,比如:
- 连特定WiFi时启动 SSH/Samba
- 监控电池温度自动调性能
- 定时清理缓存、备份数据
总结
2025年root依然是刚需,主要是:
- 性能压榨(自定义内核)
- 隐私保护(去云控、去广告)
- 功能扩展(自动化、跨生态)
- 学习成长(系统底层知识)
当然也有风险:
- 保修失效(已过保无所谓)
- 安全风险(别乱授权)
- OTA升级麻烦(习惯手动刷)
- 部分app检测root(Shamiko能绕过大部分)
我的策略:主力机保守,备机折腾
折腾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和乐趣所在
|
|